資訊庫

主動認識家人的「老友記」——認知障礙症前照顧者阿玉(下)

主動認識家人的「老友記」——認知障礙症前照顧者阿玉(下)

同一屋簷下  熟悉的陌生人

退休前,阿玉跟很多香港人一樣,早出晚歸,住同一屋簷下的父母都無暇關心。直至父親走了,母親鬱鬱寡歡,後來更確診認知障礙症,她才學習重新認識母親。現在回想,如果可以早點留意到徵兆,就能及早就醫。

阿玉的母親年輕時,既要照顧家庭,又要打理跟丈夫經營的小生意。由生活、工作、旅行,以至退休後,二人每天都形影不離,想去哪裏都有丈夫陪伴。老伴離世,那種失落可想而知。「我(以前)做零售行業的,早出晚歸,佢開唔開心我都唔知⋯⋯我哋自己(兄弟姊妹)都掛住做嘢,淨係識放工返嚟食飯」,阿玉回想,當時母親有大半天都獨自一人,自己則晚上九點才回家,對對方生活習慣一知半解,不自覺地忽略了她的情緒及生理變化。

後來,母親在樓下公園認識到年紀相若的朋友,有時會一起參加老人中心的活動,「好開心知道佢有班朋友,同佢去街」。一次,阿玉母親跟朋友外出聚餐後不懂回家,都是靠她的朋友告知,「那些婆婆可能日日接觸(母親),就知道我媽有特別(情況),想同我講,但我跟那些婆婆都不太熟」。雖然最後有驚無險,但自此以後,老友記們漸漸少跟母親聯絡,「可能她們覺得大家差不多年紀,照顧不到她,有些活動免得過就不叫她去」。

說不出口  就找朋友代勞

阿玉明白照顧在家人以外,照顧者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,放假時難免都想找朋友聚聚。但朋輩間即使察覺對方有些異樣,都很難開口,會改為跟家人說。有次,她在街上碰見母親的老朋友,跟她說母親無記性,建議找社工跟進協助。阿玉心想,「如果那時可早點同我講,就可以早點去看醫生」。她回想走過的路,建議懷疑家人有早期認知障礙的話,最好主動認識他們的「老友記」,對了解其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幫助。已經確診的,就可以請老人科醫生幫忙轉介醫院社工或長者中心社工,他們會更清楚長者的需要。

 

照顧者小檔
阿玉(化名)
照顧80多歲、患認知障礙的母親約7-8年

相關文章